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始终致力于为同学们打造优质的实践平台,坚定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深入追寻党的光辉足迹,赓续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学院党委精心组建“星火先锋队”,由3名教师党员与22名“四学”班学员共同组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以“延安研学悟,‘四学’赋新能”为主题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本次带队教师党员分别为邓旭教授、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黄冰婵与党建组织员楚玲玲。
行前动员会
为确保本次红色研学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开展,切实达到“学做人、学做事、学思维、学知识”的“四学”育人目标,学院党委于10月27日在守慧楼501会议室组织召开行前准备会,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全员动员与周密部署。
动员会上,老师们表示研学实践对党性思维的培养意义深远,强调了学习纪律与行程安全,期望学员们能够深刻感悟延安精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财务物资组龙秀荣同志汇报行前各项准备工作,并温馨提醒飞机值机等注意事项。活动组王子俊、黎藜和陈佳敏同志详细介绍研学期间的每日行程安排。宣传组张凤喜同志汇报宣传推文与视频的分工细节和任务要求。




学院党委书记梁杰希望各位学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心参与、观察与感悟,坚信此次延安研学必将成为一次深刻的学习之旅、收获之旅和幸福之旅。
誓言铿锵 红色沃土砥砺初心
10月31日,星火先锋队抵达延安红色地标宝塔山,并举行出征仪式。



1. 重温入党誓词
楚玲玲同志带领全体党员伫立延安宝塔下,面向鲜红党旗,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在巍巍宝塔的见证下掷地有声,既呼应着革命年代的初心火种,也传递着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党员们以饱满的精神、坚定的语气宣下承诺,誓将誓词熔铸于日常言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先锋本色。
2. 学生代表发言
刘秀庆同志代表全体研学师生感谢学校组织部和学院党委,组织本次富有意义的红色研学活动,学员们可以亲身感受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厚重历史,深刻领悟延安精神。她强调学员们应该在实践中沉下心来学习,将汲取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勤奋求知、勇担责任的动力,让红色基因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养分。
3. 带队教师发言
三位带队教师表示本次延安红色研学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希望同志们珍惜学习机会,认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从内心认同并自觉赓续党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强调严守纪律,安全第一,注重团队协作,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真正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本次研学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回望峥嵘岁月 厚植信仰之基
11月1日,星火先锋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实地研学。学员们通过聆听专业讲解与观摩珍贵史料,系统回顾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奋斗历程,深刻感悟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追寻红色足迹 体悟为民本色
随后,学员们前往枣园革命旧址,怀着崇敬之情,实地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的旧居,透过朴素的窑洞与简朴的陈设,学员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岁月中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与卓越的领导智慧。






聆听烽火记忆 传承精神火炬
11月1日下午,星火先锋队前往延安市八一敬老院,探望16位平均年龄超90岁的革命前辈,深入交流,开展“沉浸式”党课。这是一所特殊的敬老院,特殊在延安,特殊在“八一”,特殊在老红军、老党员,他们是党和人民敬重的功臣,是革命传统教育“活教材”。

学员们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聆听他们亲历的南泥湾大生产、抗美援朝等峥嵘岁月。一段段饱经沧桑的讲述,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变得无比具体而深刻,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学员。大家将满心的感动与敬意凝于笔端,在留言簿上一笔一画写下温暖真挚的祝福。








临别之际,老少两代人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声铿锵,信仰传承。
沉浸历史场景 感悟奋斗史诗
11月1日晚,学员们观看红秀《延安 延安》。随着浮桥式升降舞台缓缓推进,在演员演绎的长征会师、大生产运动等场景中,沉浸式重温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峥嵘岁月。

步履丈量征程 坚定理想信念
11月2日,星火先锋队踏上了前往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吴起县的征程。重走长征路,是以今日之脚步,丈量历史的深度;以当代之信念,体悟昔日之艰辛。学员们以坚定的步履,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行程始于吴起退耕还林公园,星火先锋队的旗帜在黄土高原凛冽而自由的风中猎猎飞扬,仿佛诉说着不朽的誓言。学员们一路前行,抵达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巍然耸立的纪念碑下,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学员们伫立凝望,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的回响——那是先辈们铿锵的脚步,是信仰在风沙中燃烧的声响。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厚重的史料如长卷徐徐展开,学员们驻足细读,于泛黄的纸页与斑驳的影像中,探寻“落脚点”背后那沉甸甸的含义——它不仅是地理的终点,更是信念的起点,是绝境中重生的曙光。






步入志丹县烈士陵园,肃穆与宁静笼罩四周。学员们敬献一朵白菊,静默致哀。

那一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誓言,不再只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镌刻在血脉中的信仰。






11月2日下午,星火先锋队攀上陡峭的胜利山,立于山顶极目远眺,现代吴起的高楼与青山交相辉映,生机勃发——这山河锦绣,正是先辈们梦寐以求的盛世图景。下山时,暮色渐染天际,晚风轻拂。手中的旗帜在斜阳中熠熠生辉。这条由无数生命与热血铺就的道路,终将被一代代人铭记、传承、延续。新长征,我们正步履不停,坚定前行。





研学心得分享
2024级研究生正式党员陆洁明
踏上延安这片红色热土,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洗礼。宝塔山下的初心、革命纪念馆里的文物、枣园窑洞的灯光,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堂堂生动的信仰课。站在吴起镇的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新时代青年更需传承这份精神财富,以“四学”为指引——学做人,筑牢理想信念;学做事,磨砺担当品格;学思维,培养创新视野;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我们要将延安精神化作前行的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2024级研究生正式党员邓涣镱
重走长征路,攀登胜利山,陡峭的石阶让双腿如灌铅般沉重,但沿途的松柏却愈发苍翠挺拔。当俯瞰吴起镇全景时,山风裹挟着黄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一刻我忽然懂得:长征精神从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由无数具体而微的坚持铸就。
延安之行,是一堂行走的党课,更是一面映照初心的镜子。未来,我将以“延安精神”为灯塔,在科研中勇攀高峰,在生活中严于律己,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2022级本科生正式党员刘秀庆
延安研学之旅落幕,踏上归途时,宝塔山的轮廓、吴起镇的足印、老兵的话语仍清晰如昨。这场旅程,让我跳出课本,真切读懂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落脚点”与“出发点”的深意,读懂了“到延安去!”的滚烫信仰,更在触摸历史中,深刻感悟了长征精神的时代重量。
延安之行虽结束,但红色基因已融入血脉。我会把研学感悟转化为行动,坚定方向、勇担使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22级本科生预备党员王子俊
在八一敬老院,握着老战士布满皱纹的手,听他们讲打仗时藏粮、过雪地的经历,我才真正懂了“艰苦卓绝”不是成语,是先辈们真真切切的日子。革命纪念馆里的旧军帽、长征纪念碑前的浮雕,还有烈士陵园里静静立着的墓碑,都在告诉我:我们现在的课堂、书包,是无数人用热血换来的。
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再次站在宝塔山下,再次叩问入党的初心,我不再是单纯的参观者,而是试着以“接班人”的视角,读懂这座塔为何能成为革命的精神灯塔。
2023级本科生发展对象周倩文
此次延安之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枣园。当我走进那片静谧的院落,踏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领袖曾居住过的窑洞,历史仿佛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正是在这些狭小的窑洞里,他们运筹帷幄,指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书写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篇章。
这次研学为我讲述了关于信仰、奉献与坚韧的最重要一课。这片黄土地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2023级本科生发展对象陈希儿
在延安的几日,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洗礼,这是红军带来的无穷力量。在这之前,大三的实验、课程、作业、各种考研消息等都让人感到有些倦怠了,但来到延安,设身处地地感受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在战略事件中都亲力亲为,深切体会红军战士们过雪山、吃干草的长征之苦。他们坚强的意志让我深深觉得自己现在做得远远不够;他们强健的体魄、始终向上的朝气以及对理想的热情始终是我无法匹敌的。他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用生命书写传奇,而今天的我们,又怎能被眼前的困难所阻挠?从今往后我将带着这份从延安带走的精神行囊,以红军的乐观面对挫折,以他们的刚毅面对挑战。
延安精神融血脉,“四学”学子满载归。本次“延安研学悟,‘四学’赋新能”红色研学活动顺利举行,愿“四学”班学员们将这份红色记忆化为终身学习的动力,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把延安精神的种子撒向未来,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成长,让这次研学的收获成为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