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动态
2024年10月16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胡章立讲席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1区Top,影响因子= 9.7)发表题为“Microbiota succession, species interactions, and metabolic functions during autotrophic biofloc formation in zero-water-exchange shrimp farming without organic carbon supplements”的研究论文。 微藻自养型生物絮团与依赖额外有机碳补充的异养型生物絮团相比,...
9月22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永夏副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了题为“Bryophytes hold a larger gene family space than vascular plants”(苔藓植物基因组拥有比维管植物更丰富的基因家族)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苔藓植物在基因家族层面拥有超越维管植物的多样性,颠覆了长期以来关于苔藓植物“原始、简单”的认知。研究团队对123种苔藓植物(包括苔类、藓类和角苔类)的基因组进行了高质量测序(...
光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在光下将气孔打开,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进而进行光合作用。然而,开放的气孔也可能是病原体的潜在入口。病原菌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细胞,病原菌入侵时植物首先启动包括气孔免疫的一系列PTI免疫反应。通过气孔免疫,植物关闭气孔,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因此,气孔的开启和关闭代表了植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生长和防御之间平衡的快速调整。植物能否在蓝光促进气孔打开...
欢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订阅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最新科研成果